close

都是不一樣的東西

我並沒有任何提高哪邊或貶低哪邊的意思
我只是想說這幾樣縱然有某些相似
但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
好比同樣是運動員
人們並不會直觀認為籃球選手也擅長棒球吧
但就我的觀察,這幾樣在校園中似乎經常被混為一談

在校園文學獎中
初選的工作通常是由校內的「國文」教師擔任
目前台灣的國文教育是以文言文和古典詩詞為主
我並不討厭文言文和古典詩詞
問題是文學獎所徵稿的對象基本上是現代文學
一個畢身浸淫於陸游的生平軼事、
「鏤簋朱紘」「山楶藻梲」的讀音辭意,
和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國文教師
就一定也具備良好的現代文學眼光嗎?
我高二高三兩次投稿紅樓文學獎都在初選就被淘汰
林導學長高三時也在紅樓文學獎的初選就被淘汰
老實說我是覺得有些離譜

我無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對現代文學學養豐富的國文老師不在少數
但那畢竟不是一種常態
爲何初選評審不由現代文學的專家來擔任?


這學期有我期待甚久的日本文學名著導讀
老實說到目前為止我頗失望
姑且不論在兩節課中學生報告就佔去九十分鐘的上課方式
更令我覺得不妥的是
讓學生把重點放在作家生平、主義派別和文本細節解讀,
而幾乎不問主觀感受的作法
當然也許系上開這門課本來就是希望我們這樣讀小說
我也可以理解學院派的文本解讀方式有其出發點

但是在大部分學生還不熟悉這些文本的情況下做這種閱讀
我認為只會讓人枯燥乏味、熱情消磨
如果真的是很重要的主義也就算了,
比如讀到左拉提一下自然主義,卡夫卡延伸到存在主義。
但是再怎麼說
讀小說的重點也不應該是解讀一隻羅生門柱上的蟋蟀的意象
或是在一個小句子中判斷這是感傷主義
我認為這是課程大綱影響了學生的自由發揮

就我而言
純文學小說縱然不是爲了「每個人」而寫
但也不應該是爲「學者」、「評論家」而寫
而應該是爲「讀者」,為了「普通人」而寫

沒有一個作者是懷著「我要寫篇後殖民主義的小說」的心思去創作的
小說的意義應該是小說本身
看小說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感受」!


我要說明對曹老師完全不熟
當然並無好惡
我只是藉此例子講一下這個普遍現象

我查了一下,
曹老師的十篇學術發表主題都是十三世紀的「徒然草」
可是這門課內容是明治後的日本近代及現代文學
當然曹老師或許對這方面也很擅長
但系上應該有別的老師專長是日本近代及現代文學
像是小范老師專長就是夏目漱石

在大學中經常可以看到專長古典的教授開現代文學的課
反之專長現代文學的教授開古典文學的課的情況幾乎沒有
一葉知秋
學界對現代及古典之間孰輕孰重不言可喻

一點偏見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ockton0089 的頭像
    stockton0089

    牧群種木瓜,木瓜結豆豆,豆豆要報答,遍地開花花。

    stockton00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